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

[討論] 日本人稱呼中國人為"支那"人是侮辱嗎?

支那”一詞在歷史上並無貶義
1﹐“支那”這個詞是中國人自己發明(翻譯中的創造)的。“支那”這個名稱﹐起源于印度。印度古代人稱中國為“chini”﹐據說是來自“秦”的音譯﹐中國從印度引進梵文佛經以後﹐要把佛經譯為漢文﹐于是高僧按照音譯把chini就翻譯成“支那”。同為印歐語系的古羅馬稱中國為Sinoa﹐後來的英文中的China﹐和法文中的Chine﹐都是來自這個語源。
2﹐在很長時期內﹐“支那”是對中國漢人的尊敬。清朝﹐中國漢人處于滿族的統治之下﹐當時的日本﹐還是一個亞洲革命的聖地﹐許多反清的仁人志士都在日本得到支持﹐在“中國”這個詞還沒有被民眾公認之前﹐所以很多革命家直接借用日本稱呼稱自己是“支那人”。如﹐宋教仁在創辦《二十世紀之支那》的雜志﹐梁啟超用“支那少年”為筆名﹐還有許多人﹐自稱“支那人”﹐拒絕承認自己是“清國人”。
3﹐sina與“支那”無關。在日文中﹐“支那”的日語字母是しな(羅馬拼音字母為﹕shina﹐而不是網上所說的sina)﹐同時﹐しな漢語拼音的擬音讀法是xina。況且﹐只有當しな用羅馬字母拼寫出來的時候﹐才會出現shina這樣的情況。
4﹐我們長期把中南半島成為印度支那半島(indochina、indochine)﹐印度支那者﹐就是說﹐這塊土地介于印度與中國之間,“印度支那”中的“支那”也就是指中國﹐我們一直不認為這是含有貶義的。
為何後來“支那”有貶義﹖
1﹐在明治維新之前很少有日本人用“支那”一詞稱呼中國﹐日本書中常見的中國稱謂乃是“漢”、“漢土”、“唐土”、“中土”、“中國”或者以相應朝代的名稱稱呼中國﹐如隋等。明治維新以後﹐日本人不忿叫我國做“居四夷之中”的中國﹐為了培養大和民族的優越感﹐一改長期以來對中國的稱呼(chugoku)﹐而改用“支那”。
2﹐中國人經過革命結束封建統治、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國中華民國的時候﹐作為近鄰的日本卻出于自身的利益要求﹐單方面給中國取了一個“支那共和國”的漢字國號。一些有識之士一開始就對日本使用“支那”稱呼中國的作法表示了關切﹐甚至進行了抵制。直至一九三○年﹐國民政府才訓示外交部今後凡載有“支那”二字的日本公文一律拒收。同年十月﹐日本外務省提請內閣討論將中國的日文正式稱謂改為“中華民國”。但日本民間使用“支那”的現象並無減少。
3﹐由于反清志士“夷夏之大防”的心態﹐讓一些日本學者轉了空子﹐一些學者撰文說﹕地理上的“支那”指中國本土﹐並不包括長城外的滿洲、蒙古等地。
4﹐日本全面挑起侵華戰爭之後。日本外務省也開始追隨軍部使用“支那”稱呼中國﹐稱“蘆溝橋事變”為“支那事變”。在侵華戰爭中﹐日本一直用支那來稱呼中國﹐用“支那人”來稱呼中國人。
5﹐日本戰敗後﹐盟國最高司令部政治顧問團確認“支那”稱謂含有蔑意﹐責令日本外務省不得再使用“支那”稱呼中國﹐其後﹐“支那”這一稱謂開始從日本政府的公文裡、學校教科書中、媒體中消失。但是日本的右翼分子仍然堅持使用“支那”稱呼中國﹐不斷挑舋中國人。
我地睇歷史要全面的唔係斷章取義的唔睇的
返回列表